##波司登回应先涨后跌仅便宜0.28元

 admin   2022-11-11 22:43   49 人阅读  0 条评论

##波司登回应先涨后跌仅便宜0.28元

摘要:

10月31日晚,不少电商开始第一波双十一正式预售,近期,有多位消费者向澎湃质量报告平台投诉,多家电商平台存在商家“先涨后降”的套路行为。有受访的电商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店家“先涨后降”的套路行为其

正文摘要:

10月31日晚,不少电商开始第一波双十一正式预售,近期,有多位消费者向澎湃质量报告平台投诉,多家电商平台存在商家“先涨后降”的套路行为。有受访的电商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店家“先涨后降”的套路行为其实是一种既想迎合消费者心理预期,又不想压缩自己利润的“下下策”。消费者如果发现某些店铺趁机涨价再降价的话,可以通过平台投诉,平台会对店铺进行处罚。有律师建议,可以与商家沟通退赔差价或者向12315平台投诉。差价较大的可能涉及欺诈,调解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波司登回应先涨后跌仅便宜0.28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暴涨600%的波司登,突然闪崩、暴跌!400亿羽绒服巨头怎么了?

双11,打折不仅仅是羽绒服,波司登的股价也打88折。

今日(11月12日),临近午盘收盘,中国羽绒服龙头:波司登(03998.HK)突然遭遇巨额资金砸,短短20分钟闪崩、狂泻超10%,一度暴跌近15%。

##波司登回应先涨后跌仅便宜0

闪崩15%后,有所反弹,但午后股价持续弱势。截止到收盘,波司登股价的跌幅仍达9.58%,创2019年6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11月11日),波司登曾高调发布“双十一战报”,波司登2019双十一全渠道销售额突破10亿元,其中,天猫旗舰店销售超6.5亿元,同比增长58%。

当日波司登股价跌逾3%,连续2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超12%,总市值蒸发超68亿港元。

突如其来的闪崩

今日盘中,波司登闪崩、暴跌15%,来得非常“意外”。

全景财经(ID:p5w2012)复盘波司登近四年的股价走势,仅发生过2次盘中跌幅超15%的情况,上一次发生于2019年6月24日,一度暴跌超25%,创上市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暴跌的原因是,沽空机构BONITAS发表沽空报告,指控波司登在公开市场造假,夸大收入及盈利等,认为波司登股票完全没有价值,给予零元。

与此同时,外资沽空机构在报告发布前,大手笔卖空波司登股价。沽空方最终惨败,6月24日至今,波司登股价累计涨幅超68%,若外资机构一直未将空单平仓,损失将极其惨重。

##波司登回应先涨后跌仅便宜0

而今日的暴跌,波司登并没有明显被做空的迹象。

据Wind数据显示,今日波司登总成交金额达4.63亿港元,而主动卖空成交金额仅2942万元,占总成交金额的比例仅6.35%,低于2019年以来的平均水平。

##波司登回应先涨后跌仅便宜0

另外,内资机构对波司登的持股依然稳定,截止到11月11日,港股通持有波司登数量为5.5亿股,持股占比5.1%,并未出现明显的减持动作。

而,波司登的经营、业绩亦未发生明显利空。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波司登单日销售金额便突破了10亿元,其中,天猫旗舰店销售超6.5亿元,同比增长58%。

同时,2016至2019财年(截至2019年3月31日)营业收入连续四年增长至10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21%,毛利率由45%一路攀升至53.1%。

##波司登回应先涨后跌仅便宜0

暴涨600%的大牛股,透支了?

“所有暴涨,都是以崩盘收尾”—安德烈·科斯托兰尼。

在暴跌前夕,波司登无疑是2019年港股市场中的大牛股之一。11月11日盘中,波司登的最高价触及4.5港元,创下上市以来的最高价。而2018年1月,波司登每股的报价仅为0.68港元。

考虑到分红影响,按后复权的股价计算,短短不到2年时间,波司登股价累计涨幅高达590%,总市值更是飙涨超400亿港元。

##波司登回应先涨后跌仅便宜0

波司登周K线图

对于波司登这类白马股,股价持续走牛的动力无疑来自业绩的驱动。

回顾其近十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数据,2015/16财年,是波司登触底回升的一年,此后便上演了一轮“戴维斯双击”,业绩、估值双双大幅提升。

##波司登回应先涨后跌仅便宜0

在2018/19财年,波司登营收首次破100亿,创历史新高,净利润超10亿元,同比增长59%。更亮眼的是毛利的上升,较去年同期的提升6.7个百分点至53.1%。

但,波司登的估值提升速度,显然超过了业绩增长的速度。11月11日盘中创下4.5港元/股的最高点时,其市盈率(TTM)一度超过42倍。

而同时期,全球高端羽绒服巨头—加拿大鹅(GOOS)的市盈率(TTM)仅有38倍,同时加拿大鹅的最新一财年的净利润增速超50%,其毛利率更是高达62.2%。

另外,对比其他运动服装的上市公司,波司登的42倍市盈率(TTM)亦略显高估。

##波司登回应先涨后跌仅便宜0

虽然,波司登未来业绩仍有继续增长的动力,但暴涨的股价或许提前透支了未来的业绩。同时,2019年以来,波司登最高涨幅一度超206%,持续持有的投资者兑现浮盈的动力越来越强。

今日大跌,或许只是因为涨得太高,估值已经不便宜,部分谨慎资金选择了兑现利润。

波司登,一度沦为“仙股”

波司登创始于1976年,在中国的知名服装品牌之中,波司登可谓历史传承最长的品牌之一。

1990年以前,一直专注于做羽绒服的代工生意。1990年注册波司登品牌进入零售市场。2003年-2005年,波司登拿下央视“标王”。2006年,公司年产销量超过3000万件,成为全球最大羽绒服生产基地。

2007年10月11日,波司登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羽绒服第一股。上市后,便撞上了2008年金融危机,股价直接跌成“仙股”。

##波司登回应先涨后跌仅便宜0

波司登股价月K线图

鉴于羽绒服受季节影响,公司尝试“四季化”战略,开启了一大波品牌收购。但2012年后,整个服装行业进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库存危机。

同时,2013年以来接连暖冬,两个因素叠加下,羽绒服行业的库存更加严重。

收购折戟,羽绒服库存积压、业绩下滑的阴霾下,波司登股价开启了长达6年的阴跌,连个像样的反弹都没有,波司登也逐渐淡出投资者的视线。

一场“国货”的逆袭

众所周知,在竞争激烈的服装行业,一旦掉队,逆袭的难度便非常大,例如佐丹奴、真维斯、富贵鸟、贵人鸟等,都已经渐行渐远。

在2012年以来的服装行业库存危机中,只有2家是打赢了“翻身仗”,一家是李宁,另一家就是波司登。

在波司登的这个翻身仗中,至关重要的便是:回归主业,坚守羽绒服。

首先,果断将亏钱的、慢增长的、没有前途的品牌业务,卖掉或者终止;

其次,关掉多余的、不赚钱的店,并且增加自营网点的数量,减少第三方经营;

第三,大力去库存,宁可少推新款。

下图是波司登的销售门店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到其力度之大。

##波司登回应先涨后跌仅便宜0

一顿操作猛如虎,效果亦非常有效。关闭大量门店后,波司登的销售费用不断下降,现金流亦出现扭转。

2015财年,经营性现金流由负转正,2016财年,利润与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大增,2017财年,羽绒服业务重新回到增长的轨道上。

##波司登回应先涨后跌仅便宜0

在这场翻身仗中,更关键的是战略的调整:收缩产品战线,重新聚焦公司的优势业务—羽绒服。

2017财年,波司登积极提升羽绒服的品牌形象,包括与迪士尼合作,聘请Moncler的前设计师加入设计团队,推出新系列。

并有策略地向国际羽绒服奢侈品牌:加拿大鹅,靠拢、比拼,频繁亮相纽约时装周。而更关键的是,波司登在有意无意地强调“国家”“民族”的概念,“民族品牌”、“中国名片”。

##波司登回应先涨后跌仅便宜0

图片来源:波司登财报

不断加强了波司登的羽绒服品牌,尽管销售门店数目不断减少,但丝毫没有影响到羽绒服的销售。

##波司登回应先涨后跌仅便宜0

2019财年(截止到2019年3月31日),其核心品牌—波司登羽绒服的销售金额达68.5亿元,同比增长了38.3%。

品牌影响力的另外一个维度的体现便是,提价。

据财报披露,波司登于2018年开启提价模式,已将1000-1800元的比例从47.6%提升至63.8%,逐渐统治了中端市场。使得2019财年的毛利率增加6.7个百分点至53.1%。

##波司登回应先涨后跌仅便宜0

已经站稳中端市场的波司登,对羽绒服高端市场也跃跃欲试。

10月30日下午,波司登在上海举行登峰系列发布会,正式公布全新万元登峰系列羽绒服。

此次发布会推出了七款高定位产品,售价在5800元以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款售价11800元,对标的正是加拿大羽绒服品牌“Canada Goose”。

而略显尴尬的是,天猫平台数据显示,截至到11月8日,七款高端羽绒服的付款人数最多只有3人,还有几款的销量竟然为0。

由于销量不及预期,新品仅推出不到两周就在天猫上下架。

波司登方面表示,此次“双11”天猫活动高端登峰系列产品并未参与活动,“双11”过后已恢复上架。

不可否认的是,不论是波司登,亦或是李宁、安踏等“国货”,向高端市场发起挑战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淘宝波司登旗舰店被曝先提价再打折,折完后比平时便宜0.28元……

10月31日晚,不少电商开始第一波双十一正式预售,近期,有多位消费者向澎湃质量报告平台投诉,多家电商平台存在商家“先涨后降”的套路行为。

有受访的电商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店家“先涨后降”的套路行为其实是一种既想迎合消费者心理预期,又不想压缩自己利润的“下下策”。消费者如果发现某些店铺趁机涨价再降价的话,可以通过平台投诉,平台会对店铺进行处罚。

消费者遇到此类情况该怎么办?有律师建议,可以与商家沟通退赔差价或者向12315平台投诉。差价较大的可能涉及欺诈,调解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

多位消费者称

遭遇“先涨价后降价”套路

11月5日,消费者王女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双十一预售时,她曾在淘宝平台pidan旗舰店里看中了一款猫砂,前段时间同款猫砂的价格是106元,但后来突然调整至159元。“客服的回复称是活动变了,这款猫砂暂时不参加预售。我跟他们客服反映了调价的问题后,他们又将价格改为125元。这样相当于还是涨价了。”王女士称。

##波司登回应先涨后跌仅便宜0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波司登回应先涨后跌仅便宜0

王女士反映的猫砂价格变化

另一位来自上海的市民李女士向澎湃新闻爆料,双十一预售期间,她原计划在淘宝波司登旗舰店购买一件可脱卸帽莫兰迪宽松外套羽绒服。她称这件外套在9月份时,平台的价格是券后979.28元。本来她计划在双十一时打折时购买,没想到在双十一预售期间,该款羽绒服的价格提升至1349元,领券购买后实际价格仍为979元。

##波司登回应先涨后跌仅便宜0

9月羽绒服的价格

##波司登回应先涨后跌仅便宜0

双十一平台原价上涨至1349元。

“这个价格和九月份的时候没有任何区别。”李女士称。

澎湃新闻发现,这样打着双十一旗号,利用消费者图便宜的心理,先提价后优惠的套路不在少数,促销价格未必是真实惠。

一位网友的订单截图显示,今年618大促时,她在天猫平台上购买的雅诗兰黛400毫升粉水到手价380元、CONVERSE品牌的某款鞋到手价为426.55元、在天猫超市购买的爱肯拿鸡肉猫粮到手价388.55元,而在双十一期间,这三款产品则分别涨价至430元、479元、469元,涨幅都在五十元左右。

另一位网友称,十月份在某家纺旗舰店花49元购买的某款羊羔绒毯子,双十一活动期间打算再入手一条时,价格却变成了59元,网友感叹,“先涨再减,吃相太难看!”除了淘宝天猫,京东平台上也有此类套路。有网友分享之前购买的一款iPad类纸膜花了68元,双十一到手价却涨成了71元。

不少网友感叹,眼睁睁看着商品涨价,却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样的“双十一”一点诚意都没有。

变相降价

平台会对商家处罚

澎湃新闻注意到,去年双十一期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指出,禁止采取“先提价后打折”、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违法方式开展促销,杜绝虚假宣传,妥善化解网络消费纠纷。

对于店家“先涨后降”的行为,11月9日,淘宝官方客服告诉澎湃新闻,平台目前会对出现此类现象的商家进行相关的核查处理,若商家有相关违规行为会根据现有的规则进行处理。

前述淘宝官方客服表示,平台会对报名参加大促活动的商品价格进行监控,若发现商家为开展大促活动故意涨价,且未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提示整改,平台将对活动商品进行清退处理并对商家采取警告、扣分等相应处罚措施。

京东商城客服则表示,京东在价保细则中写明,消费者因商家调整同一商品价格导致购买后商品京东价格发生降价,在指定时间内消费者可以申请返还差价,享受“商品价格保护”服务。

平台对于先涨价后降价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为何这种老套路屡禁不止?

今年开店首次经历双十一的淘宝店主毛毛(化名)告诉澎湃新闻,平台推出满200减30的优惠机制,消费者享受到的优惠金额是由店家承担的,店铺的优惠活动比如说降价、打折等是由店主自行决定的。活动力度主要参考产品的利润率、市场均价、库存深度、过往大促或者节日折扣,最后推出一个比较合适和可执行的价格。

毛毛认为,消费者在“双十一”的心理无非就是想趁打折买到便宜的商品,一些店家“先涨后惠”其实是一种既想迎合消费者心理预期,又不想压缩自己利润的“下下策”。

毛毛称,近期平台也在打击恶意涨价的行为,如果消费者发现某些店铺趁机涨价再降价的话,可以通过平台投诉,平台会对店铺进行处罚。

另一位从事淘宝店运营的莫先生表示,商家双十一的优惠力度与商品的品类和品牌有关。他讲到,像GUCCI、LV这种奢侈品牌即使是在大促期间也不会打折。店家的打折活动要根据品牌定位和消费者定位来确定。

莫先生称,自己运营的珠宝店铺作为一个亲民品牌,面向的消费者大多数是女生,就会相应的进行“买十送三”“满100减15”优惠活动。另一方面,打折力度也会和产品的成本、净利润和毛利收益来确定。

至于某些商家的“先涨价后降价”,莫先生称,可能有一些商家是出于看到其他商家涨价,所以也进行涨价的从众心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目前消费者还是以价格为导向的,两款差不多的商品,消费者肯定会选择更便宜的。先涨价后降价就会让消费者感觉东西更加便宜,进而促进购买行为。

律师:“先涨后降”促销套路

涉嫌违反价格法

上海浦深律师事务所律师马佳燕律师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款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有不正当价格行为,其中第四项即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交易。

马佳燕称,电商平台的商家若有提价后降价的行为,在《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中第七条明确规定经营者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马佳燕分析称,面对“先涨后降”的行为,店家可能涉及的顶格处罚是50万以下罚款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消费者遇到此类的情况该如何维权?

马佳燕律师表示,消费者如果遇到此类情况,可以先与商家沟通退赔差价或者向12315投诉。如果差价较大可能涉及欺诈的,调解或投诉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涉嫌欺诈的,消费者可以根据该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向商家主张惩罚性赔偿。)要求惩罚性赔偿。

澎湃新闻注意到,今年双十一前夕,浙江省消保委曾发布“双十一”一号消费提示称,直播间号称“低价”商品可能是“套路”。对此,浙江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在直播购物时要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的商家进行交易。主播及商家应该以诚信为本,如实、全面地介绍商品,拒绝虚假宣传和欺诈。直播平台也应该完善大促期间的平台规则,约束、监督主播和商家的行为。

来源:澎湃新闻

本文地址:http://www.guopangzi.net/post/1827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