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变异未饱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admin   2022-12-30 21:30   28 人阅读  0 条评论

新冠病毒变异未饱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摘要:

近日,有流行病学专家发表言论认为,新冠病毒的突变基本上已饱和了。新冠病毒当真已经“变无可变”了吗?在此前的学术会议上,多位专家也曾讨论过新冠病毒变异将往何处去的问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

正文摘要:

近日,有流行病学专家发表言论认为,新冠病毒的突变基本上已饱和了。新冠病毒当真已经“变无可变”了吗?在此前的学术会议上,多位专家也曾讨论过新冠病毒变异将往何处去的问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强调机体免疫力对病毒突变的压力。他表示,病毒一直都有突变的“冲动”,但人类的主动免疫或感染及重复感染产生的免疫力会制约新冠病毒变异的方向。无论是人类免疫对病毒变异方向的制约还是在物种间“反复横跳”的可能性,两位专家的观点均表明,对新冠病毒进行变异预测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为平均每年变异24个位点。”新冠病毒变异未饱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近日,有流行病学专家发表言论认为,新冠病毒的突变基本上已饱和了。新冠病毒当真已经“变无可变”了吗?

在此前的学术会议上,多位专家也曾讨论过新冠病毒变异将往何处去的问题。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强调机体免疫力对病毒突变的压力。他表示,病毒一直都有突变的“冲动”,但人类的主动免疫或感染及重复感染产生的免疫力会制约新冠病毒变异的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从整个自然界的广阔范围内看待病毒的变异,他表示,新冠病毒的宿主范围非常广,从老虎、狮子到老鼠、兔子,而且仍在进一步扩大,不能忽视新冠病毒可能带来更大的挑战。

无论是人类免疫对病毒变异方向的制约还是在物种间“反复横跳”的可能性,两位专家的观点均表明,对新冠病毒进行变异预测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

那么,新冠病毒突变会发生“饱和”吗?科技日报记者连线采访了病毒学专家。

平均每年变异24个位点

“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为平均每年变异24个位点。”病毒学专家、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童贻刚告诉记者,这意味着3年过去了,现有新冠病毒的序列与原始株序列比较,突变碱基数量的平均值将在70—80个左右。

为什么新冠病毒会以相对稳定的速度发生变异呢?

“新冠病毒有纠错机制,在病毒复制的时候难免会发生错配(不遵循A-U、C-G的原则),比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缺乏纠错机制,错配后变异就发生了。”童贻刚说,而新冠病毒不同,在错配后会有自带的纠错机制将部分错配碱基改正过来。

由于有纠错机制,新冠病毒就好比一个现代化工厂,有在线质控系统,复制时的出错概率是相对较小的。

“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全长有3万多个碱基,即便只关注S蛋白RBD区也有几百个碱基,从数学概念上讲,新冠病毒变异还远没达到饱和。”童贻刚说。

此外,作为RNA病毒,新冠病毒存在不同的变异方式,包括渐进式变异(碱基突变)、跳跃性变异(基因重组,例如XBB就是BA.2.10.1和BA.2.75亚系的重组体)。这些也使病毒变异难以达到“饱和”。

当前病毒突变重点是免疫逃逸,未来会耐药吗

对于新冠病毒突变的研究目前大多集中在S蛋白的RBD区域的数百个碱基。其他区域2万多个碱基的变化对病毒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目前并没有深入研究。

当前,疫苗的接种助力全人群建立起免疫屏障,使得新冠病毒因为要应对人类宿主的免疫压力,不断变化S蛋白的RBD区,实现免疫逃逸。

在未来与病毒的较量中,人类仍需要通过科研创新创造更严苛的环境磨掉新冠病毒的“利爪”。童贻刚说,例如为了预防新冠病毒未来在耐药性、环境抵抗力等方面发生其他位点的变异,药物研发应该有更广阔的视角,应鼓励多种作用机理的新冠药物的开发,以避免药物靶点单一带来的病毒耐药性的产生。

“人类对于新冠病毒的研究还不能说足够透彻。”童贻刚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人的百米跑时间极限是10秒内,猎豹的是3秒多,仍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将新冠病毒的致病潜力限制住。

人群免疫对新冠病毒进化产生巨大压力

张文宏曾坦言,“虽说病毒的变异是没有方向的,但病毒的进化是有规律和方向的。当前病毒的低毒性使得病毒的传播让我们无法追踪和第一时间预警,这有利于它的进化。”

当前传播更快、临床症状更隐秘的奥密克戎在新冠病毒中具有生存的优势。基于此,张文宏认为,从奥密克戎毒株家族跳跃出来再诞生一个传播更快的毒株现在已经很困难了。

“随着国际上不断使用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苗,病毒需隐匿传播,因此,毒力越弱的毒株,其传播的速度就会更快。”张文宏说。

三年来,新冠病毒的演化轨迹无不带有与宿主免疫相互作用痕迹。人群中高比例的疫苗接种以及再感染带来的机体免疫力,将始终引导新冠病毒的进化方向,多名专家认为,它最终会变得像人类普通冠状病毒HCoV-OC43一样,不再产生严重症状。(科技日报)

来源:科技日报

新冠病毒变异未饱和相关阅读:

美国卫生计量与评估研究所所长:中国出现新毒株几率非常低

(观察者网讯)当地时间12月29日,美国卫生计量与评估研究所所长、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克里斯·默里(Dr. Chris Murray)表示,他认为,中国出现危险的新变异株的风险“非常低”(quite low)。谈及原因时,他解释道,奥密克戎自首次被发现到现在已一年多的时间,在全球范围内感染了数十亿人口,但至今仍未出现新的变异株。

此外,就美国等国收紧对自中国旅客入境限制一事,默里表示自己“不会主张对中国旅客提出检测要求”。

新冠病毒变异未饱和

CNBC报道截图

默里博士是在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节目采访时做出的上述表述。

他说:“奥密克戎毒株具有超强的传染性……如果出现一个可以取代奥密克戎的新变异株,那么它必须具有一些非常特殊的特征。所以现阶段,出现新变异株的风险性很小(a small risk)。”

默里进一步指出,自奥密克戎毒株在南非被首次发现以来,至今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全球范围内各国感染奥密克戎的病例已多达数十亿。“但是,我们只发现了奥密克戎的不同亚型株,没有发现任何的新变异株。”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在中国出现危险的新变异株的风险非常低”,默里告诉主持人,但补充说,鉴于基因组研究表明仍有可能出现新变异株,他不会完全排除此类可能性。

为保障促进中外人员交流交往,12月27日,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宣布自2023年1月8日起有序恢复受理审批中国公民因出国旅游、访友申请普通护照,恢复办理内地居民旅游、商务赴港签注。

此后,包括美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对来自中国旅客加增限制,要求中国旅客进行行前或落地核酸检测。其中,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28日宣布,将要求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飞往美国的旅客提供新冠检测阴性证明或康复文件。

对此,默里表示,如果美国政府提出彻底的针对中国旅客的旅行禁令,那将“没有意义”,而他“不会主张对中国旅客提出检测要求”。他解释道:“一些新变异株的最早迹象实际上是与新冠相关的住院率或死亡率的变化,而不仅仅是大量感染。”

新冠病毒变异未饱和

默里:中国出现危险的新变异株的风险“相当低”,视频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是第一个宣布对中国旅客实行强制性核酸检测的欧洲国家。据彭博社消息,当地时间29日,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表示,自上周以来抵达米兰机场的中国旅客中,对新冠阳性病例的基因组测序只发现了奥密克戎毒株,“所以就目前而言,这是相当令人放心的”。

此外,12月29日,欧盟卫生官员开会讨论是否收紧对中国旅客的入境限制。不同于意大利,欧盟委员会认为奥密克戎此前已在欧洲出现过了,传播情况并没有出现“显著增加”,并认为欧洲卫生系统可以应对目前的感染负荷,对来自中国的游客进行筛查和限制的决定是不合理的。

中国病毒学专家、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童贻刚近日指出,“从数学概念上讲,新冠病毒变异还远没达到饱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曾表示,病毒一直都有突变的“冲动”,但人类的免疫力会制约新冠病毒变异的方向。他认为,当前传播更快、临床症状更隐秘的奥密克戎在新冠病毒中具有生存的优势,因此从奥密克戎毒株家族跳跃出来再诞生一个传播更快的毒株现在已经很困难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guopangzi.net/post/3240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